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縱觀全球,糧食危機愈演愈烈。日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后最大的糧食危機”,多達17億人正處于糧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破壞之下,導致貧困和饑餓問題的惡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中國不僅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而且為世界的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安徽省宿松縣的農墾華陽河農場農服烘干中心,糧食輸送機在傳送烘干的稻谷
糧食危機形勢嚴峻
“這次糧食危機主要是因為俄烏沖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疊加所致?!敝袊r業大學(以下簡稱“農大”)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院長唐麗霞表示。她解釋道,“很多國家依靠進口解決糧食問題,國際貿易暢通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條件。目前國際糧食出口國比較單一,俄羅斯、烏克蘭生產的小麥和玉米是很多非洲國家,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谷物供給的主要來源。兩國間發生沖突,引發國際糧食市場動蕩?!?/span>
俄烏沖突進一步影響了原本就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而脆弱不堪的物流業,使之安全風險和成本迅速飚升。雪上加霜的是,非洲等一些農業生產地區也頻繁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
在進行對比分析之后,唐麗霞指出,過去糧食安全受到威脅,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災害引起的,隨著氣候的變化和新的農業生產季節的到來,能夠判斷出結束時間。同時,自然災害一般為區域性的,其他地域的糧食供應可以通過國際物流體系、農產品市場交易體系快速做出反應。國際上也可以迅速通過糧食援助的方式解決危機?!暗?,本次糧食危機因個中原因,其結束時間難以預測?!?/span>
唐麗霞(中)與當地農戶合影
堅守耕地紅線
國際形勢如此,中國的糧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引發各界關注。唐麗霞說,目前國內總體在糧食供應上,數量及價格都比較平穩?,F在正值夏糧收割季,各地在嚴格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情況下,為夏糧收割提供特殊通行通道、特殊許可等便利,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夏糧生產,確保顆粒歸倉。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消息,2022年小麥單產明顯好于上年,質量為近年來最好,豐收大局已定。預計夏糧旺季收購量1300億斤左右,保持在較高水平。
事實上,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谷物自給率超過95%。
中國政府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一直重視農業的生產與發展,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糧食安全。
1996年及2019年發布的兩個糧食白皮書明確表示,中國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確立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守牢“兩條底線”,其中之一就是糧食安全。唐麗霞介紹:“即便是在過去整體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我們也有最基本的糧食保障,依靠進口的糧食種類十分有限。最近幾年,由于中國社會飲食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進口糧食數量有所上升,但無論經濟結構怎樣,經濟地位如何,糧食安全一直是中國的優先議題?!?/span>
“十三五”時期,國家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唐麗霞說,“藏糧于地”,確保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過去只體現在數量上,而后逐步向強調質量轉變,提出建設12億畝的高標準農田;而近幾年提出種子革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等舉措,則是對“藏糧于技”要求的有力實踐。
農大是農林類院校的翹楚,在中國農業生產科技的研發和供應上非常全面,中國農業領域的發展由此可見一斑。據唐麗霞介紹,農大幾年前就提出新農科建設,把智慧農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攻克方向。比如與華為等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研究智慧農業系統,搭建追溯體系、水肥控制體系、產業循環系統等;在高標準農田設施方面,水利工程學院有很多成果運用到多地;工學院在農業機械方面進行攻關,在農業領域的機器人研發,現代農機裝備等方面都有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糧食安全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仍然是防止耕地的非糧化。與種植經濟作物相比,種植糧食作物利潤較低,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增收需求與耕地非糧化之間的矛盾?!碧汽愊冀又f,“此外,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好國內生產和國際進口間的關系、平衡好農業發展與二、三產業發展間的關系,也是一大難點?!?/span>
對外援助,盡顯大國擔當
在保障本國糧食安全之外,中國通過與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合作及雙邊渠道,為多個受糧食危機影響較大的國家提供援助。實際上,中國一直把農業作為對外援助的重要領域,非洲是其中一個重要典型。
非洲很多國家將玉米作為主要口糧。農大自2011年開始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佩雅佩雅村開展名為“小技術 大豐收”的項目,以教授當地農民采用密植技術提高玉米產量。
“剛開始村民對新技術都很抵觸,不敢用唯一的收入來源冒險?!碧汽愊蓟貞浾f?!坝谑?,項目方及地方政府動員了村里一位農業技術推廣員帶頭試種,為此特意為他提供一塊單獨用地,以免影響自家傳統的農業生產?!痹囼灲Y果出奇地好,許多村民積極踴躍地投身于這場增加產量和收益的農業創新項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至2021年11月中旬,全省已有1000家農戶參與進來,種植面積近1萬畝,產量提高3倍以上。該項目因成績突出,曾多次入選聯合國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集。
如今,佩雅佩雅村里很多農戶的土房變成了磚房,儼然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村里一位小賣部主人說:“過去老百姓沒有錢,小賣部一兩個月才到城里進一次貨,現在一個月要進兩三次貨才供得上大家的消費?!?/span>
成功的果實來之不易。唐麗霞說,每年項目團隊都會多次飛往非洲指導?!胺N植季節要確保他們按照技術規程種下種子,收獲季節要去查看收成。團隊成員基本上一去就是一個月,有的甚至要待上兩三個月?!?/span>
在坦桑尼亞,很多地方的道路沒有硬化,汽車平均時速只有二三十公里。十個村子分布在不同縣區,常常是一天只能趕到一個村?!斑@就是我們的日常?!碧汽愊夹χf。
當地居民對中國的真誠幫助十分感激?!八麄兎Q呼我們‘rafiki(斯瓦希里語,意為朋友),并經常好奇地詢問關于中國的事情。中非友誼在一次次的交流下愈加深厚?!?/span>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唐麗霞兩年多無法親自到坦桑尼亞,但是村民與團隊的聯系卻從未停止?!八麄兘洺T谖⑿湃豪锇l來玉米長勢的照片,看得出已經牢牢掌握了技術?!边@讓她十分欣慰?!皬?022年起,我們的項目又增加了一項新內容—玉米和大豆套種。當地百姓很少能吃到足夠的肉類,蛋白質攝入不足。我們教他們種植大豆、制作豆制品,通過一些簡單的技術引進,助其改善營養結構。農戶也會因此增加更多收入?!?/span>
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一直秉持大國擔當,向世界提供中國經驗,農業領域亦是如此。以水稻為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開始對外輸出雜交水稻技術,如今,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40年間,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還先后赴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為水稻研究人員提供建議和咨詢,并通過國際培訓班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
2021年9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把糧食安全作為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長久以來,中國累計向糧農組織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億美元,向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派遣大批專家和技術人員,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框架下資金援助最多、派出專家最多、開展項目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中國一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的重要戰略伙伴,聯合國糧農組織對中國一貫的貢獻深表贊賞,并將繼續加強伙伴關系。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贊嘆:“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span>
微信關注 今日中國
微信號
1234566789
微博關注